
蝗蟲,俗稱“螞蚱”,屬直翅目,包括蚱總科(Tetrigoidea)、蜢總科(Eumastacoidea)、蝗總科(Locustoidea)的種類,全世界有超過10,000種,我國有1000余種,分布于全世界的熱帶、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。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。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(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(Meyen))、亞洲飛蝗(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(Linnaeus))和西藏飛蝗(Locusta migratoria tibitensis Chen)3種,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范圍最廣,為害最嚴重,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,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,是農業害蟲。
蝗蟲一般屬于兼性滯育昆蟲,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內越冬,僅諸如日本黃脊蝗、短腳斑腿蝗等少數種類以成蟲越冬。在1年中發生的世代數,取決于該物種的生物學特性與不同地區的年有效積溫、食物、光照及其各蟲期生長發育情況。例如亞洲飛蝗在我國分布區1年發生1代。東亞飛蝗在我國長江中、下游及其以北分布地區為2代,而江、淮河流域的高溫干旱年份則為3代或不完整3代;華南地區4~5代。中華稻蝗在長江及其以北地區1代,江南則為2代。
食性和取食為害方式
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,均為植食性,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,約占一生總食量的75%以上。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,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,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。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,如東亞飛蝗,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;有些種類為多食性 ,如大墊尖翅蝗等。當季節干旱時,它們更貪食,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泄出體外,以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,供給生理代謝需要,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危害程度。
活動習性